新规发布
不久前,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举办了一场新闻通气会,宣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一经发布便立即实施,旨在对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公众信息服务进行规范。这一举措在网络社交圈子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这份《规定》一共有十条,对即时通讯平台和用户在信息发送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行了详尽说明。概括来说,就是提醒大家在平台上发信息、用服务时,一定要按照规则来,不能随心所欲。
平台责任
规定清晰指出,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需对安全管理负责。以大型通讯平台为例,它们需设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配备充足的专业团队。在用户众多、平台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还需按比例增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保障用户信息和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此外,该平台应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旦有人察觉到违规或不正当的内容,平台应立即作出回应。例如,若用户指出某个账号散布诈骗信息,平台不可置身事外,应立即采取措施,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时政新闻标识
《规定》中明确规定,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平台需对具有发布或转发时政新闻权限的账号进行标记。这种标记,就像为能发布时政新闻的账号贴上了一个特别的标签,便于用户辨认。
这种做法合情合理。首先,时政新闻的准入门槛不低。其次,我国对官方新闻网站和媒体在播报和传播时政新闻方面实施了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确保了时政新闻的真实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加安心。
推动行业发展
刘瑞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对“微信十条”进行了讨论。这一规定的官方名称是《即时通信工具工作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发展”一词置于“管理”之前,这种排序显然蕴含着特定含义。其意图在于促进即时通信工具在公众信息服务领域的健康发展,并确保其有序成长。
运营商需保障用户隐私不受侵犯,这使人们在享受服务时倍感安心。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电信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审视整个电信行业,这一措施有助于促进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和健康的道路。
业内评价分歧
丁道师提到,这项规定对公众号来说,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压力。首先,实行后台实名制后,公众号的内容必须接受监管,运营时必须更加小心;其次,在发布文章时,不小心就可能触及敏感词汇。微信上政治类的公众号和自媒体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不过,财经、科技、娱乐等领域的公众号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李欣然是易观智库的分析师,她觉得这个规定非常好。规定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资质有了具体要求,还实施了后台实名制和前台自愿注册的管理办法,以此来约束用户行为。而且,对使用者也有审核和备案的要求,对时政新闻的发布也有限制,这样公众账号的运营就更加规范和有序了。
新规长远影响
正式规定公布之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各地互联网管理部门持续强化网络监管。此次新规的推行,是前期工作成果的体现。众多公众账号将逐步接受更加严格和高效的监管体系。
未来,公众号的管理人员将更加谨慎行事。在充分考虑违规行为的后果后,他们会主动约束自身行为。这样的做法将有助于即时通讯领域的公众信息服务更加稳固地向前推进。同时,用户也将享受到更为安全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大家对这份《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有何见解?这规定可能对我们日常使用社交软件产生哪些影响?若觉得规定不错,不妨点赞并转发给好友,咱们来聊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