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数字化浪潮中,微信公众号与短视频平台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侵权现象却屡见不鲜。知识产权问题也因此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心,在使用这些平台时,自己是否可能触碰到侵权红线。
理解知识产权涵盖范围
知识产权,通俗来讲,指的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这些权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比如,经营品牌时,会用到商标权;研发新产品时,会用到专利权;而各种原创作品,则涉及著作权。以一家科技公司为例,若其研发了新技术,就必须保护这项技术的专利权。若某公众号未经允许就发布了企业的技术文章并用于商业目的,这就有可能侵犯了企业的专利权。公司制作的广告视频,其中包含的原创画面、音乐等,同样受到保护,他人若随意使用,便构成侵权。
这三项权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普通的创作者,还是各个单位和公司,都应清楚界定这些权利的边界,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要防止侵犯他人权利。
公众号文章侵权的情况
律师强调,判断公众号文章是否侵权,关键在于是否获得了授权以及是否标明了来源。现在不少公众号在转载文章时,只是稍作修改便署上自己的名字进行发布。举例来说,某个公众号从其他公众号转来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稍加改动后便声称是自己创作的,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原作者的署名权和修改权等合法权益。
不少公众号管理者认为只要标注了原作者和出处,就不会构成侵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从网络上搜集的、无法查到具体出处和作者的照片,若用于公众号,也属于侵权。这些网络上的图片,即便免费,也依然享有版权。即便图片上标明了来源,若未获得使用权者的允许而使用,依然算作侵权。
图片侵权的多种场景
在公众号或短视频中使用图片需谨慎。之前提到过,公众号里使用的图片若涉及侵权,还有其他情形也可能构成侵权。例如,将摄影作品用于宣传海报或公众号文章,若未获得摄影师或图片持有者的许可,即属侵权行为。即便是某张独特的风景摄影作品,如果作者仅将其置于个人网站上,他人若未经允许将其用于商业宣传,也是不妥的。
若图片中包含人物,便可能触及肖像权的范畴。比如,某公众号若未经允许使用路人照片进行店铺推广,便构成了对肖像权的侵犯。同理,电影截图若未经明星同意用作公众号文章插图,亦属侵权行为。
短视频版权争议情况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媒体形式,关于其是否拥有版权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一般来说,若短视频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了主题,并融入了画面挑选、剪辑等具有创造性的元素,那么这样的作品可能具备一定的原创性。比如,一位美食博主用心制作的美食教程视频,若在多个拍摄角度中挑选出最佳画面,并进行剪辑处理,便可能被视为具有原创性。
不过,对于不同种类的短视频,究竟哪些算作作品,以及它们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以即兴拍摄的幽默视频和精心剪辑的电影解说视频为例,它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对待。这种模糊性使得众多用户感到困惑,他们不清楚某些行为是否构成了侵权。
短视频侵权的判断标准
有人认为,别人发短视频没赚到钱就不算侵权,但这并不正确。我国法律对合理使用有明确界定,这包括使用目的、性质、程度以及作品对市场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例如,学校在课堂上为了教学目的播放较短的视频,这可以被视为合理使用。然而,若将他人的精彩短视频剪辑拼接,用于个人账号吸粉盈利,则属于侵权行为。
我们得清楚了解这些标准,才能避免在使用短视频时不小心侵权。
传播者应注意的事项
作为短视频或公众号内容的传播者,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其是转发或恶搞短视频时,很容易侵犯他人权利。当我们观看有趣的内容想要分享时,务必注明创作者、来源或出处。比如,在抖音上发现一个创意舞蹈短视频,若想分享到微信,就必须注明创作者的抖音账号等来源信息,以免构成侵权。
在使用这些平台发布内容或进行创作时,您是否曾疑惑过内容是否存在侵权问题?恳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让更多的人关注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