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推出全国首个大模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产研链平台

2025-03-04 入门指南 167次阅读

平台诞生背景

随着科技领域的迅猛进步,科技成果的转化却遭遇了不少难题。产学研三方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众多科研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而企业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技术。广州大学针对这些问题,耗时近一年,组织人工智能学院团队深入研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个依托大型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产研链平台”。

登陆操作简便

使用“产研链平台”非常便捷。只需登录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的官网,即可进入专属服务区域进行操作。若不愿如此,直接在微信中搜索“广州大学产研链”小程序,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大大简化了复杂流程,让用户能迅速体验到平台带来的便利。

打破信息壁垒

过去,产学研各领域间交流不畅,研究出的成果和企业需求往往不吻合。“产研链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利用高科技手段,消除了信息隔阂,使得技术和研究成果能精确对接。这就像为产学研各方搭建了一座桥梁,使他们能迅速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强大功能亮点

微信小程序用户画像

该平台功能丰富,影响广泛。众多高校科研团队借助它,能够精确地与国内同行取得联系。对企业来说,利用智能匹配功能,他们能迅速锁定所需的技术团队。此外,学校的科研成果也能精准地推送给合作企业,从而为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一座高效合作的桥梁。

三大创新之举

“产研链平台”通过三大创新手段优化了成果转化的环境。首先,它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基础,汇集了全国1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全球前500强高校的数据,并与超过1.2亿家企业的技术需求库相连接,打造了一个动态的数据库。其次,它运用了智能匹配引擎,该引擎采用了三重模型体系,显著提升了匹配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它还提供了全流程的数字化“一站式”服务。

实际应用成效

自“产研链平台”开始试运行,其成效显著可见。该平台已协助300多家企业和学校实现精确匹配,推动了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协作。在科研方面,它为校内团队找到了327项企业技术需求,并促成了83次技术经理人的对接。此外,平台还与多个地区的科技局携手,共同助力政府制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

你认为“产研链平台”今后在哪些领域有望实现更多创新和进步?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以及转发这篇文章。

声明:演示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微信扫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