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盒信息来源
3月19日,百度发布声明指出,“开盒”相关信息并非源自百度,而是源于海外某社工库。该社工库非法搜集个人隐私,众多人误以为这些信息来源于大型平台,实际上却是某些非法组织在暗中操作。该社工库存在已久,一直在秘密搜集和交易信息。
记者亲身试验
澎湃记者亲自体验了搜集个人信息的步骤,与境外的“社工库”取得联系,仅需300元便购得了姓名和电话等个人信息。报价单显示,支付80至9700元能获取更多隐私内容。记者随后想了解家庭成员的最新动态,对方却提出需额外支付300元。支付完成后,对方并未立刻提供所需信息。更令人不解的是,他们还声称,若要深入查询,还需额外支付费用。
“社工库”运作模式
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指出,“社工库”在互联网上早已存在。通过对比分析多个数据库,我们能够获取到基础资料。这相当于一个秘密的情报中心,将各种分散的信息汇集一处。实际上,我们利用现有的多份数据进行比对,将来自不同渠道的零散信息整合在一起。
买卖信息违法
专家指出,境外网站购物获取信息是不合法的,而且还有可能遭遇诈骗。不少机构,比如警察局和房地产公司,都曾有过内部人员泄露资料的情况。所谓的“社工库”声称能提供内部人员帮助。这种交易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查询结果真实性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国外的社工资料库声称可以“解锁”,但提供的家庭住址却已是五年前的信息。更有过之,甚至还有十多年前的学生证号码等过时资料。在这些所谓的“社工库”中,骗子混杂其间,一些收费信息实际上是从免费的非法查询库中获取,尽管收费,却并未提供实际内容。
打击难与隐患
境外网站常作为非法交易的“社工库”使用,犯罪分子可能藏身海外,这让执法部门面临难题。即便违法,仍有人购买这些信息。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诈骗和网络暴力,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个人或社会带来巨大伤害。
你是否听闻过有关个人资料被交易的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的观点。此外,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并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些不为人知的内幕。